范瑞娟,女,别名范竹山,汉族,1924年生,浙江绍兴人。1935年进“龙凤戏社”学艺,工小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越剧范派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1951年任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1951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曾发表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范瑞娟
别名:范竹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绍兴
出生地:浙江新昌县黄泽镇(今属嵊州)
出生日期:1924年1月6日
代表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李娃传》《宝莲灯》
性别:女
职业:演员
星座:魔羯座
语言:国语
演艺经历
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
1936年春,随班到杭州、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
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
1941年夏初,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同年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范瑞娟参与演出。
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夏,与傅全香第一次合作,班底是“四季春”。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等。同年9月28日,农历甲申年八月十二日:袁雪芬、范瑞娟合作,在九星大戏院登台,使用雪声剧团之名,首演《雁南归》。同年8月至1947年1月,与袁雪芬合作,投入了“新越剧”的改革。
1945年1月29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十六日袁雪芬、范瑞娟在九星大戏院首次合演《梁祝哀史》,并与编导一起对剧目作了重新整理。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时,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首创了越剧“弦下调”,为越剧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等。
1946年5月,在《祥林嫂》剧中扮演牛少爷。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同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同年袁雪芬因病暂离舞台,她邀傅全香第二次联袂,同组东山越艺社。
1948年,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首次被搬上银幕时,她在该剧中一饰两角,扮演牛少爷和祥林。同年秋,与袁雪芬合作演出于大上海戏院,演出了田汉编剧的《珊瑚引》等剧目。同年9月18日,袁雪芬与范瑞娟二度合作,恢复“雪声剧团”,在大上海电影院演出由田汉编剧的《珊瑚引》。该剧借晋代石崇骄奢淫逸及其没落的故事,影射鞭挞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的贪得无厌,并在演出广告上写着“豪门斗富,针讽现状”。该剧演出全部用民乐伴奏,引起沪上兄弟剧种的重视。同年9月18日,越剧电影《祥林嫂》首映,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剧影片《祥林嫂》在国际、大上海等5家影院上映。
1949年春,与傅全香重组东山越艺社。同年7月,进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先后主演了《李闯王》《梁祝哀史》《万户更新》等戏。
1950年6月30日,农历庚寅年五月十六日:上海影剧工会越剧分会成立,上海影剧工会越剧分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成立大会,选举范瑞娟为主席、徐玉兰为副主席。同年率团进京,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周扬等中央领导和首都不少文艺界的著名人士观看了演出,并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51年8月1日,进华东戏曲研究院,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并任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参与组织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义演工作。同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
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与傅全香、袁雪芬等合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10月,与袁雪芬主演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开拍,越剧彩色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同年冬,与袁雪芬等演出了《西厢记》,饰张珙,参加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
1954年夏,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期间,奉周总理电召赴日内瓦会见了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
1955年6月19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顿等地演出《西厢记》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观看了《西厢记》的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7月24日,为驻德苏军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镯》《楼台会》等剧目。同年7月30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由上海越剧院组成的中国越剧团,离开柏林,赴苏联访问演出,主要艺术人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中国越剧团在苏联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8月15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别尔乌辛等,观看了《梁祝》的演出,观后在剧场休息室接见了剧团的同志,伏罗希洛夫还亲手把一束束鲜花分送给被接见的剧团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毕《西厢记》后,苏方将“惊艳”一场摄成电影。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19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十六日:上海越剧院一团上演重编后的《祥林嫂》,由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金艳芳、张桂凤等主演,在大众剧场公演。此次演出本按鲁迅原著的精神,作了重新改编。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获1949-1955优秀影片奖——越剧艺术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袁雪芬、范瑞娟获荣誉奖。
1958年6月15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上海越剧院一团携带《梅花魂》《打金枝》《穆桂英》等剧,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历时80天。主要演员有袁雪芬、范瑞娟、吴小楼、吕瑞英等。
1959年7月14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初九日:上海越剧院演员赴川学习川剧。范瑞娟等演员,去四川学习川剧艺术,共学习了《李亚仙》等4出大戏,及《评雪辨踪》等25出小戏、折子戏和40余套基本功,历时46天。
1960年4月20日,农历庚子年三月廿五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调赴北京。同年5月7日,农历庚子年四月十二日:随上海越剧院一团调京成立北京越剧团。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上海越剧院一团,改建成北京越剧团。同年7月22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廿九日:出席第三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61年1月18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越剧团撤销,以范瑞娟、傅全香、陆锦花、吴小楼为主要演员的北京越剧团,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调回上海,仍属上海越剧院原编制(一团)。排演了《忠王李秀成》《绣襦记》等剧目。
1964年3月15日,农历甲辰年二月初二日:上海越剧院演出《打金枝》(范瑞娟、张桂凤等主演)在锦江小礼堂招待朝鲜贵宾。同年7月15日,农历甲辰年六月初七日:上海越剧院一团上演《不准出生的人》——上海越剧院一团在瑞金剧场上演《不准出生的人》,由吴兆芬、平梅芳改编,章琴导演,范瑞娟、金采风、丁赛君、金艳芳主演。该剧连演5个多月。
文化大革命后,重排《孔雀东南飞》《李娃传》,并数次赴香港献演。
1983年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范瑞娟唱腔选集》。
1988年赴美国芝加哥贝尔实验室讲学。同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3集。
1989年随出访团去美国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同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同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范瑞娟表演艺术》。
1990年1月与吕瑞英、张桂凤等参加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携带《打金枝》等节目赴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演出。
1991年上海电视台为其杰作的片断拍摄成3集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
1993年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沈园绝唱》中扮演陆游一角。
1997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余音袅袅绕梁来》3集。
1999年8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范瑞娟——越剧艺术影集》。
2003年12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范瑞娟唱腔选集》。
2004年02月19日,八十高龄的越剧流派创始人范瑞娟携其10位传人在上海银发大厦与喜爱她们的戏迷观众见面,为她所著的《范瑞娟唱腔选》一书举行签名售书活动。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2008年5月23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十九日,13时30分:四川汶川地震“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举行。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SMG综艺部、SMG广播文艺中心、上海兰生越剧发展基金、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协办,上海越剧院、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联合承办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义演专场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现场募集捐款送达灾区。此次义演范瑞娟等获悉消息后也上台与大家一起表达老一辈艺术家们抗震救灾的情怀。在整台演出的最后,这些老艺术家和所有演员一起,共同进行配乐朗诵《坐标》。
主要作品
热门歌曲:
1.十八相送
2.草堂结拜
3.山伯临终
热门专辑:
1.范瑞娟越剧选段
2.范瑞娟越剧唱腔精选
3.越韵华章·范瑞娟
荣誉记录
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1952年9月 第一届 演员一等奖《梁山伯与祝台》(获奖)
华东区戏曲会演
1954年 演员一等奖(获奖)
1949至1955优秀影片奖
1957年9月 荣誉奖《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奖)
中国唱片总公司
1989年 首届 金唱片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