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库普兰(François Couperin),是法国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和大键琴演奏家。他于1668年11月10日出生于巴黎,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这对他的音乐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库普兰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天赋,11岁时就接替父亲夏尔·库普兰成为巴黎圣热尔韦教堂的管风琴师。
在国王路易十四的资助下,库普兰的事业蒸蒸日上,国王任命他为皇家音乐家之一。1693年,他成为皇家小教堂的管风琴师,后来又担任宫廷大键琴师。他的作品以优雅和复杂的装饰为特色,在王室内外备受推崇。
作为大键琴和管风琴的大师,库普兰的作品以其富有表现力的旋律线条和丰富的和声纹理而闻名。他的大键琴音乐,尤其是四本《大键琴小品》(《Pièces de clavecin》),一直是大键琴曲目的核心。这些作品集出版于1713年至1730年之间,展示了他在形式和装饰方面的创新方法,融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风格。
库普兰还是一位多产的室内乐、声乐和圣乐作曲家。他为圣周仪式创作的《Leçons de ténèbres》和他的室内乐作品集《Concerts royaux》是他多才多艺和作曲技巧的杰出代表。
除了他的作品,库普兰的理论著作,尤其是《键盘乐器触键艺术》(《L'Art de toucher le clavecin》),为巴洛克演奏实践和装饰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弗朗索瓦 库普兰
外文名:François Couperin
别名:库普兰;大库普兰
国籍:法国
出生地:巴黎
职业:作曲家;羽管键琴音乐家;管风琴音乐家
生日:1668-11-10
逝世日期:1733-09-11
代表作:御用音乐会曲四首;大量羽管键琴组曲
星座:天蝎座
活跃年代:巴洛克时期
擅长类型:羽管键琴曲;室内乐
生平
弗朗索瓦·库普兰1668年生于巴黎,父亲是在巴黎圣-热尔韦(Saint-Gervais)教堂担任管风琴师的夏尔·库普兰。他跟随父亲学习管风琴直到12岁时父亲去世。德拉兰德(Michel-Richard Delalande)继承了他父亲的位置。弗朗索瓦·库普兰跟随雅克·托梅兰学艺并开始代理德拉朗德演奏,18岁时教区行政团指定弗朗索瓦·库普兰继承父业,担任教堂管风琴师。1693年托梅兰去世,弗朗索瓦·库普兰接替他成为凡尔赛宫皇家教堂管风琴师,称“国王的管风琴师”(organiste du Roi)。次年成为王室成员的羽管键琴教师。1702年受封为“罗马骑士”并获得“拉特朗骑士勋章”,称“德·库普兰骑士”。1717年获得“国王室内乐团”羽管键琴师的职位(ordinaire de la musique de la chambre du Roi)。弗朗索瓦·库普兰早婚,长女玛丽·玛德琳(Marie-Madeleine,1690年-1742年)加入了宗教团体,同时也是位业余的管风琴演奏者;次女玛格丽特·安托瓦内特(Marguerite-Antoinette,1705年-1778年)成为音乐家,1730年继承父位成为“国王室内乐团”羽管键琴师;还有一子弗朗索瓦·洛朗(François-Laurent)。1733年,弗朗索瓦·库普兰将巴黎圣-热尔韦教堂管风琴师的职位传给侄子尼古拉。同年9月12日,弗朗索瓦·库普兰在巴黎去世,葬于圣-欧斯塔什教区的圣约瑟教堂。
作品特点
库普兰被称为法国键盘音乐之父,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的艺术家。其作品包括了4册的拨弦古钢琴曲,大约有230首,此外还有40多首管风琴曲,一些宗教声乐作品和一些室内乐作品。他的大键琴曲以华贵典雅著称,体现出法国18世纪初精巧纤细的洛可可式风格,经常被赞誉为“高贵的”、“温柔的”、“有教养的”、“诗一般的”、“华丽的”。他对巴赫曾有很大影响。他还把科莱里的三重奏奏鸣曲形式引入法国,使器乐表达因融人其独特的感受能力而更具色彩感。后来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都给予他像圣人一般的赞誉,称他具有“法国音乐气质的最纯粹和最典型的表现”。此外他还著有《键盘乐器触键艺术》(L'art de toucher le clavecin)一书。如同巴赫家族相似,库普兰家族自15世纪至19世纪也出现了许多音乐家,而弗朗索瓦是成就最高的一位,同时他又与他的伯父同名(1631-1701),因此后人称他为“大库普兰”(le Grand)。大库普兰的主要动机是想把法国的古典传统和它特有的音乐风格于意大利的音乐风格结合起来。所作古钢琴曲多为标题性乐曲,内容大多反映凡尔赛宫廷生活,或描绘庭园景色、妇女肖像等,具有洛可可艺术风格,以繁缛的装饰音为其特点。出版有《古钢琴曲集》、《古钢琴弹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