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班·伯格四重奏 (ABQ) 是一个成立于维也纳的弦乐四重奏,以作曲家阿尔班·伯格的名字命名。该乐队活跃于 1970 年至 2008 年,包括第一小提琴家 Günter Pichler 和大提琴家 Valentin Erben,而第二小提琴家则是 Klaus Maetzl (1971-1978) 和 Gerhard Schulz 此后。中提琴家变化最大,哈托·贝耶尔(Hatto Beyerle)、托马斯·卡库斯卡(Thomas Kakuska)和伊莎贝尔·查里修斯(Isabel Charisius)。
演艺经历
贝格四重奏由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四位年轻教授于1970年创立。
并于1971年秋天在维也纳音乐厅首次亮相。作曲家阿尔班·伯格 (Alban Berg) 的遗孀海伦 (Helene) 参加了一场早期的私人音乐会,之后她同意四重奏使用她丈夫的名字。
四重奏的曲目以维也纳古典音乐为中心,但以20世纪的古典音乐为重点。四重奏的既定目标是在每场演出中至少包括一首现代作品。他们的曲目从早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第二维也纳学派(阿尔班·伯格、阿诺德·勋伯格、安东·韦伯恩)、贝拉·巴托克,并吸收了许多当代作曲家。这在维托尔德·卢托斯瓦夫斯基 (Witold Lutosławski) 和卢西亚诺·贝里奥 (Luciano Berio) 等作曲家的个人陈述中得到了体现,前者说:“我个人非常感谢阿尔班·伯格四重奏 (Alban Berg Quartet) 为这次难忘的活动。去年在维也纳,他们以一种永远不可能被超越的方式演奏了我的四重奏。在沃尔特·莱文(Walter Levin,拉萨尔四重奏的创始人)的邀请下,ABQ在美国进行了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的集中学习。他们在欧洲的活动重点变成了在维也纳音乐厅、伦敦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法兰克福老歌剧院、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科隆爱乐音乐厅、苏黎世歌剧院以及世界各地大多数主要音乐厅和场馆的定期音乐会(其中包括斯卡拉歌剧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卡内基音乐厅、科隆剧院、三得利音乐厅等)以及所有主要的音乐节,如柏林音乐节、爱丁堡音乐节、蓬皮杜中心的IRCAM、佛罗伦萨音乐节和萨尔茨堡音乐节。ABQ是维也纳音乐厅的荣誉会员和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的副艺术家。
从1993年到2012年,阿尔班·伯格四重奏的成员接替阿玛迪斯四重奏在科隆音乐学院讲学。曾跟随阿尔班·伯格四重奏学习的四重奏包括库尔特托·卡萨尔斯、舒曼四重奏、琥珀四重奏(中国)、福雷四重奏、阿维夫四重奏、阿隆四重奏、阿玛丽利斯四重奏,特别是贝尔恰四重奏和阿尔忒弥斯四重奏。为阿尔班·伯格四重奏创作弦乐四重奏的作曲家(按时间顺序排列)包括:弗里茨·莱特迈尔 [de]、埃里希·厄本纳(第一和第四四重奏)、罗曼·豪本斯托克-拉马蒂(第一和第二四重奏)、戈特弗里德·冯·艾内姆(第一四重奏)、沃尔夫冈·里姆(第四四重奏和“托马斯安魂曲”)、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克(第四四重奏)、兹比格涅夫·巴吉尔斯基(“Les temps ardente”)、Luciano Berio (“Notturno”) 和 Kurt Schwertsik (“Adieu Satie”)。
2005年 Thomas Kakuska死于癌症。按照他的愿望,ABQ继续与他的学生Isabel Charisius一起演出。
但正如大提琴家瓦伦丁·埃尔本(Valentin Erben)所说,“我们心中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裂痕”,四重奏于2008年退休。在维也纳音乐厅(Wiener Konzerthaus)的大萨尔音乐厅(Großer Saal)举行的纪念托马斯·卡库斯卡(Thomas Kakuska)音乐会上,古典音乐界的名人堂包括四重奏的朋友和学生组成的管弦乐队。其中包括Angelika Kirchschlager、Elisabeth Leonskaja、Irvine Arditti、Magdalena Kožená、Thomas Quasthoff、Helmut Deutsch、Alois Posch、Heinrich Schiff和Simon Rattle爵士;管弦乐队由Claudio Abbado指挥。在2008年7月的全球告别巡演之后,ABQ结束了它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