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jamin Francis Webster(1909年3月27日—1973年9月20日)是美国的爵士乐次中音萨克斯手。韦伯斯特,出生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他与莱斯特·杨和科尔曼霍金斯并称为三大最重要的摇摆高音萨克斯手。并被亲切的冠以昵称“The Brute”或Frog。
基本资料
英文名:Ben Webster
别名:The Brute、Frog
原名:Benjamin Francis Webster
中文名:班·威伯斯特
出生地: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生日:1909年3月27日
职业:萨克斯手
代表作:《Cotton Tail》
星座:白羊座
毕业院校:威尔伯佛斯(Wilberforce)大学
音乐类型:爵士乐
演奏乐器:次中音萨克斯管
演艺经历
1909年3月27日出生于堪萨斯城。在威尔伯佛斯(Wilberforce)大学学习音乐,后来在德克萨斯州的阿玛里罗(Amarillo)为无声电影弹钢琴。
1930年,他开始学习C大调的saxophone,虽然算起步很晚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Gene Coy,Jap Allen,Blanche Calloway的southwestern乐队和Young Family乐队所取得的重要地位。事实上,他从Lester Young和他的父亲那里学到很多吹奏的技法(可以看出Young Family对Ben的影响是巨大的,Letser的吹奏风格也是从容不迫,雍容华贵)。
1931年,Webster参加了本尼.莫顿(Benny Moten)的乐队.这期间的代表作如《Lafayette》《Moten Swing》。另外,Webster还参加了Andy Kirk、Fletcher Henderson、Benny Carter、Willie Bryant、CabCalloway、eddy Wilson的大乐队演奏。
Webster的职业生涯的成功开始于1940年加入Duke Ellington的乐队,成为公爵手下最重要的saxophone手。那期间,Webster在公爵的各部名作里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Cotton Tail》《Conga Brava》《All Too Soon》,直到那时,他还被认为只是Coleman Hawkins的翻版,但公爵发现了他的特质,那带着呼吸声的特有浪漫气质。
1935年,韦伯斯特正式加入了爱林顿公爵的乐队并在同年首次亮相。
1940年,韦伯斯特正式开始在乐队中崭露头角,并开始进行了独奏。他将此归功于约翰尼霍金斯。爱林顿的乐队中的重低音独奏,最重要的影响和风格形成都来源于韦伯斯特的演奏。他之后的三年里他录制了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专辑。
1943年,在韦伯斯特离开爱林顿的乐队之后,他开始在纽约的52街区继续他的音乐生涯。这一时期,他录制了一些专辑,在其中他既是独奏者又是伴奏者,并和雷曼·斯科特、约翰·科比、希德·卡特利特以及杰·麦宣的乐队进行了短期的合作,这其中还包括以蓝调为特色的音乐家吉米·维斯朋。
1944年,Webster带领自己的乐队,同时还和Raymond Scott、John Kirby、Sid Catlett、Stuff Smith等人合作。1948-49年,他重回Duke Ellington的乐队,随爵士乐团巡回演出。稍后,他为Billie Holiday、Ella Fitzgerald、Carmen McRae等著名的爵士歌者作伴奏灌录唱片。
1948年,他返回了爱林顿的乐队进行了短暂的几个月的演出合作。
1953年,韦伯斯特和奥斯卡帕特森共同录制了一张新专辑《King of the Tenors》,在这之后的十年,他们成为了重要的合作伙伴。围绕着奥斯卡,小号手亨利斯威特爱迪生等人,他们和制作人诺曼葛兰兹录制了《Jazz at the Philharmonic(爵士走进洛杉矶爱乐礼堂)》。
1956年,他和钢琴家亚特·斯顿录制了古典音乐专辑。其中得到了贝司手瑞德·卡伦特和鼓手比尔·道格拉斯的支持。
专辑《Coleman Hawkins Encounters Ben Webster》于1957年12月16日录制,其中包括吉他手赫伯爱丽丝,贝司手雷布朗,鼓手艾尔文·斯托勒。霍金斯和韦伯斯特的专辑堪称爵士音乐历史上的经典。
1964年,Webster移民丹麦的哥本哈根,从那里,他到欧洲各地,参加了很多俱乐部和夜总会的演奏,和许多访问欧洲的爵士音乐家同台演出。
1971年韦伯斯特重回爱林顿公爵的big band乐队并在丹麦的蒂利沃公园进行了演出并在法国与厄尔海因斯录制了专辑《live》。
主要作品
热门歌曲:
1.Time After Time
2.Prisoner Of Love
3.Someone To Watch Over Me
热门专辑:
1.Secrets of the Sun
2.White and Yellow
3.Sai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