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契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1935年10月12日-2007年9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摩德纳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被誉为高音C之王。
1961年,帕瓦罗蒂参加了阿基莱·佩里国际声乐比赛,因成功演唱了歌剧《波希米亚人》主角鲁道夫的咏叹调,获得一等奖,这也是他首次在歌剧中崭露头角。1965年,他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他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从此名气越来越大,成为最佳男高音之一。帕瓦罗蒂在1969年11月20日事业又有所突破,在斯卡拉大剧院与当红女高音雷纳塔·史科朵共同主演威尔第的《伦巴第人》,演出被录音制成专辑,且广为流传。帕瓦罗蒂获邀出场谢幕17次,观众久久不散。1972年2月17日,帕瓦罗蒂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与萨瑟兰合作演出《军中女郎》,在一段被称为男高音禁区的唱段《多么快乐的一天》时,帕瓦罗蒂连续唱出9个带有胸腔共鸣的高音C,震惊了国际乐坛。从此,“高音C之王”成了帕瓦罗蒂的代名词。
帕瓦罗蒂凭借其独特的震撼人心的嗓音和独特风趣的个性,感动了全球数百万观众,被认为是继传奇人物卡鲁索之后最受欢迎的歌剧演唱家。此外,帕瓦罗蒂还是一位久负盛名的人道主义者,他举办的“帕瓦罗蒂与朋友”慈善音乐会,为多项联合国事业筹集资金。他还曾为战争儿童以及波斯尼亚、危地马拉、科索沃和伊拉克的战争和内乱受害者举办音乐会。
2007年9月6日,帕瓦罗蒂因胰腺癌去世,享年71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外文名:Luciano Pavarotti
别名:卢奇亚诺·帕瓦罗蒂、Big Luciano、Lucianone、Big P、The King of the Hign C's、高音C之王、The King of the High C's
性别:男
国籍:意大利
出生地:意大利摩德纳
出生日期:1935年10月12日
逝世日期:2007年9月6日
星座:天秤座
血型:B型
身高:178cm
体重:140kg
职业:男高音歌唱家
唱片公司:迪卡唱片公司
逝世地点:意大利摩德纳
安葬地点:蒙塔莱·朗格内墓地
父亲:费尔南多
母亲:阿黛尔·文丘里·帕瓦罗蒂
女儿:洛伦扎、克里斯蒂娜、朱丽安娜
妻子:阿杜瓦
成名作品:《波西米亚人》
演唱会:纽约中央公园世纪音乐会
代表作品:《今夜无人入睡》《军中女郎》《波西米亚人》《清教徒》《爱情灵药》《弄臣》
主要成就: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第二十一届格莱美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奖、第二十二届格莱美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奖、第二十四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奖、第三十一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奖、第三十三届格莱美最佳古典声乐表演奖、格莱美传奇奖、联合国和平使者、艾美奖,表演艺术杰出古典节目、1980-1989十年古典艺术家奖、普契尼奖、世界音乐奖世界最佳古典艺术家
演艺经历
崭露头角
1961年,25岁的帕瓦罗蒂参加了阿基莱·佩里国际声乐比赛,他成功演唱了歌剧《波希米亚人》主角鲁道夫的咏叹调,获得一等奖;同年4月29日,他首次在勒佐·埃米利亚歌剧院登台演出整部歌剧《波希米亚人》,这次演出大获成功,《勒佐·埃米利亚新报》和其他报纸纷纷表扬了帕瓦罗蒂的出色表演,帕瓦罗蒂也因此结识了另一位男高音阿莱桑德罗·奇利安尼,后者为帕瓦罗蒂联系了不少后续演出,包括在爱尔兰演唱《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以及在卡尔皮演唱《弄臣》。
1963年,帕瓦罗蒂在英国伦敦皇家歌剧院顶替因病缺席的朱塞佩·迪·斯蒂法诺演唱《波西米亚人》,演出大获成功,帕瓦罗蒂精彩的“救场”表演震惊了世界,他也因此一举成名。
接下来的几年是形成性的。在第一位经纪人的建议下,他研究了四个关键角色:威尔第的两个角色(《利戈莱托》中的公爵和《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多)、多尼采蒂的《拉默莫尔的露西亚》中的埃德加多和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中的平克顿。这四个角色让他对20世纪末音乐家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体验:歌剧的“电话卡”将留在意大利的巴里、博洛尼亚、罗维戈、皮亚琴察和弗利,然后是乌得勒支、海牙和鹿特丹。他会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唱《鲁道夫》,并在最后时刻替换一名歌手,在科文特花园演唱。然后又去了安卡拉、布达佩斯和巴塞罗那。
1964年,他为Decca录制了他的第一张唱片,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留在Decca公司。这是一张EP(扩展剧)光盘,包含了普契尼的《Che Gelida Manina》和《E Lucevan Le Stelle》(托斯卡),以及威尔第的“弄堂”中的三首咏叹调《Questa O Quella》《La Donna E Mobile》和《Parmi Veder》。同年夏天,他在格林德伯恩与理查德·刘易斯和冈杜拉·雅诺维茨在《伊多梅内奥》中饰演伊达曼特一角,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它被带到伦敦的舞会上演出,但更重要的是,它把帕瓦罗蒂介绍给了英国公众和评论家(它也把他介绍给了约翰·普里查德,后者将在近20年后指挥迪卡唱片的录制)。
1965年2月,帕瓦罗蒂在迈阿密制作了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并在大迈阿密歌剧院演出,这是帕瓦罗蒂在美国的首演,也因此结识了澳大利亚女高音琼·萨瑟兰,帕瓦罗蒂在澳大利亚旅行演出时与萨瑟兰同台演出,此后,他与萨瑟兰成为了最佳合作伙伴。萨瑟兰多次校正他发声的缺陷,甚至让他把手放在她肚皮上来感受正确的运气方法。同年他在斯卡拉剧院首次演唱曼图阿公爵。
在漫长的澳大利亚巡演之后,帕瓦罗蒂回到了斯卡拉歌剧院,并于1966年3月26日将《卡普莱蒂和蒙特基》中的特巴尔多加入了他的保留剧目,贾科莫·阿拉加尔饰演罗密欧。同年6月2日,他在考文特花园首次出演《帕格里亚奇》中的托尼奥。
高音C之王
1967年,在纪念音乐家托斯卡尼尼诞辰一百周年的音乐会上,帕瓦罗蒂被卡拉扬挑选担任威尔第《安魂曲》中的男高音独唱,卡拉扬的提携把帕瓦罗蒂推向更为宽广的世界舞台。
帕瓦罗蒂的影响力是无以伦比的,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帕瓦罗蒂将歌剧带到了普通大众的面前。对于这一点,意大利人喜欢强调一下,是他把意大利歌剧带到了全世界。与他在重要国际剧院的大多数首演一样,他的角色都是《波希米亚人》主角鲁道夫。帕瓦罗蒂很快成为纽约公众的宠儿,大都会歌剧院专门为他上演了许多新作品,其中包括《游吟诗人》《最爱》和《埃尔纳尼》。1969年11月20日,帕瓦罗蒂在罗马赢得了另一个重大胜利,他与雷娜塔·斯科托合唱了《伦巴第》。这首歌被录制在一个私人厂牌上,并被广泛分发,还有他的《卡普雷蒂和蒙特基》的各种版本,通常与阿拉加尔一起。帕瓦罗蒂早期的商业录音包括多尼采蒂和威尔第咏叹调的独奏会(《唐·塞巴斯蒂亚诺》的咏叹调尤其受到高度评价),以及与萨瑟兰合作的完整的《爱情灵药》。
在20世纪80年代,帕瓦罗蒂作为世界歌剧界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地位得到了巩固。自从他第一次出现在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上,帕瓦罗蒂就以相当大的成功扩展了他的曲目,分析了从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的《伊多梅尼奥》到威尔第的《阿依达》等作品,同时继续出现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波西米亚人》《拉默摩尔的露西娅》和《Rigoletto》,这些作品帮助他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男高音之一。
1972年2月17日,帕瓦罗蒂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与萨瑟兰合作演出《军中女郎》,在一段被称为男高音禁区的唱段《多么快乐的一天》时,帕瓦罗蒂连续唱出9个带有胸腔共鸣的高音C,震动国际乐坛,从此“高音C之王”成了帕瓦罗蒂的代名词。
帕瓦罗蒂与芝加哥抒情歌剧院的合作始于1973年,他在这个剧院饰演了多个标志性的角色,包括《波希米亚人》的鲁道夫、《托斯卡》中的埃德加多、卡瓦拉多西、《弄臣》中的内莫里诺、曼图亚公爵、《假面舞会》中的里卡多,以及他在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阿依达》中的拉达梅斯。然而,帕瓦罗蒂因各种理由取消了在芝加哥41场演出中26场,剧院总经理不愿意让观众继续失望,在1989年明确表示不再与帕瓦罗蒂合作,但仍然保留对帕瓦罗蒂本人的感情。1973年,作为学院美术课程的一部分,帕瓦罗蒂也在密苏里州利伯蒂的威廉·朱厄尔学院进行了他的国际独奏首演。
1975年12月,39岁的帕瓦罗蒂于回米兰的飞机上空中遇险,帕瓦罗蒂立下誓言:“如果我能活着,我将和父亲一起在摩德纳教堂唱感恩诗。”
1977年,帕瓦罗蒂凭借《波希米亚人》在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次现场直播中成为电视明星,吸引了有史以来最多的电视歌剧观众之一。
1981年,帕瓦罗蒂出版自传《帕瓦罗蒂:我自己的故事》。同年,帕瓦罗蒂在旧金山演唱威尔第歌剧《阿依达》后,他的照片登上了《时代》周刊。同年,帕瓦罗蒂在离开14年后重返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此外,他还和威廉·赖特合作出版了自传《帕瓦罗蒂:我自己的故事》,1995年又与赖特一同出版了《帕瓦罗蒂:我的世界》。
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为年轻歌手创办了帕瓦罗蒂国际声乐比赛,并于1982年与获胜者一起表演了La bohème 与L'elisir D'amore的选段。
1982年,帕瓦罗蒂主演由米高梅电影公司投资的电影《是的,乔治》,耗资210亿里拉,但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恶评如潮。
1985年,帕瓦罗蒂在斯卡拉大剧院与玛丽亚·基娅拉演对手戏,由马泽尔指挥,由卢卡·隆科尼执导,并录制了录像。
1986年,帕瓦罗蒂受中国文化部邀请,于首都剧场中演出,帕瓦罗蒂与热那亚歌剧院的艺术家们合演普契尼的四幕歌剧《波希米亚人》。鲜花掩映之中,帕瓦罗蒂一次又一次谢幕。观众意犹未尽。帕瓦罗蒂难以谢却中国观众的好意,加唱了《重归苏莲托》、《我的太阳》等五首歌曲,以此答谢中国观众的盛情。
1988年12月,帕瓦罗蒂执导歌剧《宠姬》。演出时,帕瓦罗蒂非常紧张,担心自己第一次当导演会失败,结果获得了成功。在演出后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帕瓦罗蒂说:“我必须承认,做导演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我太紧张了。”同年,帕瓦罗蒂在德国柏林献唱《爱情灵药》,获得67分钟掌声,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
帕瓦罗蒂成为国际知名人士的关键一步发生在1990年,他演唱了贾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咏鸣曲《图兰朵》(Turandot)中的《今夜无人入睡》(Nessun Dorma),成为BBC电视报道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的主题曲。这首咏叹调获得了流行音乐的地位,至今仍是他的标志性歌曲。同年,在世界杯期间,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这三位当代最杰出的男高音携手,于1990年7月7日 在意大利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举办了第一场三位男高音音乐会,观众人数达6000名,据估计,有来自54个国家的10亿人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了这场演出。演出大获成功,转播该节目的国营电视频道总监卡洛·福斯卡尼评价道:“这是一场与世界杯并驾齐驱的真正的歌剧世界杯。”演出的录像、唱片和光盘于同年9月发售,所有的利润都被捐赠给了慈善机构。不久之后,他的专辑《帕瓦罗蒂精华》成为第一张在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上登顶的古典音乐专辑。
帕瓦罗蒂通过“三位男高音”项目成倍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三大男高音的项目不仅扩大了他本已庞大的观众群,还售出了数百万张唱片和视频。
20世纪90年代初,帕瓦罗蒂开始举办《帕瓦罗蒂和朋友们》慈善音乐会,与埃尔顿·约翰、斯汀和波诺等摇滚明星一起表演,并录制演出录音。
1991年,帕瓦罗蒂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音乐会,庆祝自己在歌剧舞台上演唱三十周年。演出耗资近100万英镑,在大雨滂沱中,12万名观众从头至尾看完演出,其中包括威尔士亲王和戴安娜王妃。
1992年4月,法国外长罗兰得·杜马斯在巴士底歌剧院授予帕瓦罗蒂骑士荣誉勋章。1993年,当帕瓦罗蒂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大草坪上出现在50万观众面前时,演唱会的规模变得更大。接着,帕瓦罗蒂在1994年的洛杉矶、1998年的巴黎、2002年的横滨等城市都曾举办过男高音演出。
1992年,帕瓦罗蒂以1969年首次演唱的角色——威尔第的《伦巴第》中的奥朗蒂(Oronte)重返大都会歌剧院。他努力使它不仅仅是一个站着的表演,但在声音上毫不褪色。同年,帕瓦罗蒂还录制了意大利情歌合集《爱》(Amore)。同年,在斯卡拉歌剧院,帕瓦罗蒂演出了由里卡多·穆蒂指挥的泽菲雷利新制作的《唐·卡洛》。帕瓦罗蒂的表演受到了一些观察家的批评,部分观众发出了嘘声。1993年,他接演了威尔第的另一个角色:唐·卡罗(Don Carlo),这个情感复杂的角色是作曲家最黑暗、最引人入胜的中心人物之一。1995年,帕瓦罗蒂还在U2乐队1995年的歌曲《萨拉热窝小姐》(Miss Sarajevo)中演唱。世界杯期间,帕瓦罗蒂举办了三场男高音音乐会;1994年在洛杉矶,1998年在巴黎,2002年在横滨。1994年4月9日,帕瓦罗蒂参加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摇滚雨林慈善音乐会。1995年,帕瓦罗蒂的朋友,歌手Lara Saint Paul(饰演Lara Cariaggi)和她的丈夫,曾制作和组织帕瓦罗蒂1990年在米兰PalaTrussardi举办的国际足联世界杯庆祝音乐会的表演者Pier Quinto Cariaggi,制作并编写了电视纪录片the Best Is Yet To Come,这是一部关于帕瓦罗蒂一生的广泛传记。1996年,帕瓦罗蒂最后一次出现在安德烈谢尼耶的国家歌剧院。
1997年,帕瓦罗蒂与一群达要和当地居民一起,在饱受战争蹂躏的波斯尼亚南部城市的废墟中,为一座耗资巨大的文化中心揭幕——这座文化中心旨在利用音乐和治疗来培养新一代波斯尼亚艺术家。
1998年,帕瓦罗蒂被评为音乐界年度人物。一年一度的晚会为MusiCares筹集资金,为音乐人士提供广泛的经济、医疗和个人紧急情况的服务和资源。同年,他被授予格莱美传奇奖。1998年12月12日,他成为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上与凡妮莎·L·威廉姆斯(Vanessa L.Williams)同台演出的歌剧演员。
2001年是帕瓦罗蒂歌剧首演40周年,他的艺术影响是巨大的:在世界各地的演出是歌剧史上的重要内容。
2003年,帕瓦罗蒂出版了流行音乐专辑《我爱你》(Ti Adoro)。
2004年3月,帕瓦罗蒂在纽约大都会剧院演唱了普契尼的《托斯卡》,由此正式告别歌剧舞台。
2005年,他因为红十字会举办的筹款音乐会而被授予伦敦市自由勋章。他还于2001年获得肯尼迪中心荣誉奖,并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拥有两项记录:一项是谢幕次数最多的记录(165 次),另一项是与多明戈和卡雷拉斯联合获得的,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古典专辑,第一张三位男高音专辑(“卡雷拉斯、多明戈、帕瓦罗蒂:三位男高音音乐会”)。
最后的表演
20世纪90年代末,帕瓦罗蒂的健康情况开始恶化,由于腿部问题,他在舞台上的活动有时受到严重限制,1997年在大都会歌剧院举行的《图兰朵》演出中,舞台上的群众演员必须围着他,才能帮助他上下台阶。
在帕瓦罗蒂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计划举办一场盛大的全球告别巡演,但他只完成了2004年开始的巡演的一半左右,身体疾病便限制了他在舞台上的活动,并经常迫使他取消演出。他为墨尔本、悉尼和珀斯演唱了小夜曲,赢得了狂热的喝彩。远东地区随后在香港和上海举行了音乐会。但在2006年夏天的南非,当他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胰腺肿块时,他被迫取消了巡演。手术之后,歌声永远地停止了。
帕瓦罗蒂于2004年3月13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表演,当时他凭借在吉亚卡摩·普契尼的《托斯卡》中的演唱画家马里奥一角,赢得了观众长达12分钟的起立鼓掌。2004年12月1日,他宣布在由哈维·戈德史密斯制作的40个城市告别巡演。
2005年3月,帕瓦罗蒂接受了颈部手术,修复了两根椎骨。同年6月,他因喉炎不得不取消在墨西哥举行的“三男高音”演唱会。2005年10月12日,帕瓦罗蒂迎来七十岁生日,并在该年年初开始了他的告别舞台世界巡演。他曾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他将在2005年彻底结束演唱生涯。帕瓦罗蒂甚至幽默而坚决地表示:“巡演之后,我即便在洗澡时也不再哼唱了!”
2006年2月10日,帕瓦罗蒂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2006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了《今夜无人入睡》。作为那场开幕式的压轴戏,他的演唱获得了来自全世界观众持续时间最长,也是最热烈的掌声。
主要作品
热门歌曲:
1.Caro mio ben
2.今夜无人入睡
3.In Concert
热门专辑:
1.The Maestro
2.Luciano Pavarotti Performs
3.Verdi
荣誉记录
音乐类
1978 第二十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 Luciano Pavarotti - O Holy Night (O Holy Night; Sanctus/ Schubert; Ave Maria, Etc.) (Album)(提名)
1979 第二十一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 Luciano Pavarotti - Hits From Lincoln Center(获奖)
1980 日间艾美奖(获奖)
1980 第二十二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 O Sole Mio - Favorite Neapolitan Songs(获奖)
1981 艾美奖,表演艺术杰出古典节目(提名)
1982 第二十四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 Live From Lincoln Center - Sutherland/Horne/Pavarotti(获奖)
1983 艾美奖,表演艺术杰出古典节目(获奖)
1983 艾美奖,综艺或音乐节目中的杰出个人表演(提名)
1985 艾美奖,杰出个人成就(获奖)
1986 人民选择奖,最喜爱的古典音乐表演者(获奖)
1987 艾美奖,表演艺术杰出古典节目(提名)
1987 第二十九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最佳歌剧录音 Passione Pavarotti (Favorite Neapolitan Love Songs) (Album),Verdi: Un Ballo In Maschera (The Masked Ball) (Album)(提名)
1989 第三十一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声乐独奏表演 Best Classical Vocal Soloist Performance Luciano Pavarotti In Concert(获奖)
1990 1980-1989十年古典艺术家奖(获奖)
1991 第三十三届格莱美奖,最佳古典声乐表演 Carreras, Domingo, Pavarotti In Concert (Album)(获奖)
1991 艾美奖,表演艺术杰出古典节目(提名)
1992 艾美奖,表演艺术杰出古典节目(提名)
1993 世界音乐奖世界最佳古典艺术家(获奖)
1995 第三十七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专辑,年度专辑 The 3 Tenors In Concert 1994 (Album)(提名)
1997 第三十九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歌手合作 My Way (Track)(提名)
1999 格莱美奖,传奇奖(获奖)
2006 普契尼奖(获奖)
2010 CableACE Awards(提名)
荣誉称号
1989 汉堡室内乐团奖(获奖)
1992 法国骑士荣誉勋章(获奖)
1994 艾美奖,杰出文化项目(提名)
2004 艾森豪威尔奖章(获奖)
2006 萨拉热窝荣誉公民(获奖)
2022 好莱坞星光大道之星(获奖)
社会类
1998 联合国和平使者(获奖)
2001 肯尼迪中心荣誉奖(获奖)
2001 南森难民奖(获奖)
2001 世界社会奖(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