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仲乐,杰出的民族乐器演奏家、教育家、民族器乐艺术“通才”,素有“琵琶大王”之美誉。卫仲乐幼年喜爱文艺,自学吹箫,经常参加民间江南丝竹演奏。后参加国乐社团“大同乐会”,先后向郑觐文学古琴、从柳尧章学琵琶,并受教于琵琶演奏家汪昱庭1933年,他参加“工部局乐队特奏中国节目音乐会”,以琵琶独奏《淮阴平楚》(即《十面埋伏》)而得到各方赞扬。1935年,他参加由沈知白、章枚等人组成的中国音乐研究会。1938年,随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并灌制了多种乐器独奏乐唱片,在美国流行甚广,声誉很高。1940年,回上海与金祖礼、许光毅创办“中国管弦乐队”、“仲乐音乐馆”,致力于民族器乐事业。1941年起,先后应聘上海英国民主电台和苏联呼声电台的广播演奏员。30年代以来,他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沪江大学等任教。1954年,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到印度、缅甸和印度尼西亚访问演出。1955年起,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及民乐系副主任、主任等职。1962年起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卫仲乐毕生致力于民族器乐事业。卫仲乐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素有琵琶大王之美誉。他不仅精于琵琶、古、二胡、箫、笛的演奏技,而且对小提琴亦有相当高演奏水准。一位颇负盛名的外国音乐家,听过卫先生的小提琴演奏后,十分惊讶,认定卫先生可以成为一流小提琴演奏家而劝他深造。当时卫先生早已献身民族音乐。在他的一生,无论环境如恶劣、活如何艰苦,也没有离开民族音乐这块阵地一步;他始终秉承郑觐文先生的教诲,实实在在地在“(捍)卫中(音)乐”正因为卫仲乐先生于民族音乐的贡献良多,人们时常记着他。
基本资料
出生地:上海
职业:演奏家 教育家
生日:1908年
逝世日期:1997年
歌手名:卫仲乐
小简介
卫仲乐,瑟瑟演奏家。民族器乐艺术“通才”。上海市人。1926年参加大同乐会。1935年后任大同乐会乐务主任。1940年后,在上海创办仲泺音乐馆、中国管弦乐队。建国后,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民乐系主任,中国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员。是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演奏《十面埋伏》、《阳春白雪》、《霸王卸甲》、《春江花月夜》等瑟瑟曲著称。 卫仲乐1903年出生于上海,幼时便自学吹箫。经常参加民间江南丝竹演出,后加入国乐社团“大同乐会”,先后向郑觐文、柳尧章、汪昱庭等求教。1933年在上海举办首次独奏音乐会,38年随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并灌制了多种乐器独奏乐唱片,在美国流行甚广,声誉很高。回国后创办“中国管弦乐队”、“仲乐音乐馆”。解放后亦多次出国访问演出。1956年起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为民族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卫仲乐毕生致力于民族器乐事业,精通的乐器相当多,如笛、箫、二胡、琵琶、古琴等乐器,其中尤擅长琵琶,对传统乐曲的处理首重表现乐曲的内涵,富有独创,讲究气韵。擅长的琵琶曲有《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霸王卸甲》等;古琴曲有《醉渔唱晚》等;二胡曲有《月夜》、《病中呤》等。
家庭背景
卫仲乐先生,1909年农历二月廿一(这年闰二月)生于上海一个码头工人家庭,父亲姓殷。卫先生兄弟姊妹九人,他最小因家贫无力抚养,于襁褓中卖于一卫姓寡妇做养子,取名秉涛,又名崇福。“仲乐”一名,乃郑觐文先生所改。卫家靠很少的一点积蓄过活,故而卫仲乐高小未毕业就被送去当学徒。卫先生很小就喜爱音乐,自学箫、笛。此事当然不得养母支持。卫先生常于晚上在不设灯光的灶间练习。为此,很希望能得到名师指导。
一举成名
1933年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风华正茂的卫仲乐在庆典上演奏了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磅礴、富有戏剧性的音乐,令人赞叹不已。曲终技惊四座,一举成名,从此他高超的琵琶技艺扬名于舞台内外。同年卫仲乐在世界社举行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场个人民族乐器独奏音乐会,获得成功。音乐会上演奏了琵琶、古琴、二胡、洞箫等多种乐器,曲目有《十面埋伏》、《飞花点翠》、《阳春白雪》、《春江花月夜》、《醉渔唱晚》、《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关山月》等。这次独奏会标志着卫仲乐的演奏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后他又赴长沙、武汉等地举行独奏会,使观众眼界大开。
社会职务
1934年至1935年,卫仲乐在世界社图书馆兼作教师,参加了百代公司的国乐队,结识了聂耳,录制了琵琶曲《塞上曲》、《阳春白雪》和琴曲《醉渔唱晚》、《阳关三叠》的唱片,1935年参加了由利未斯(阿拉伯)、阿夫夏洛莫夫(俄罗斯)及沈知白、章枚等人组成的“中国音乐学会”。1935年郑觐文去世,卫仲乐接替了乐务主任的职务,担负起大同乐会的领导工作。1936至1937年,他应聘在南京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任演奏员定时演奏传统乐曲,还经常介绍刘天华的二胡曲和琵琶曲。1938年卫仲乐和许光毅等人应香港妇女救济伤兵会之邀举行了两场音乐会,收入全部捐给受日本侵略者之害的中国难民;同年又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所属美国医药助花卉组织的“中国文化剧团”赴美国演出,以募捐资金和药品,卫仲乐除自己独奏外,还与孙裕德演出琴箫合奏《关山月》、《普庵咒》及参加《春江花月夜》合奏。演出长达七个月,足迹达美国11个城市。
个人评价
影响卫仲乐在演奏上讲究气质和气魄,注重表现乐曲的内涵,对传统乐曲的处理不拘前人,具有独创精神。他毕生致力于民族器乐事业,精通的乐器相当多,如笛、箫、二胡、琵琶、古琴等乐器,其中尤擅长琵琶,对传统乐曲的处理首重表现乐曲的内涵,富有独创,讲究气韵。擅长的琵琶曲有《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霸王卸甲》等;古琴曲有《醉渔唱晚》等;二胡曲有《月夜》、《病中呤》等。卫仲乐不仅精于琵琶、古琴、二胡、箫、笛的演奏技艺,而且对小提琴亦有相当高的演奏水准。一位颇负盛名的外国音乐家在听过卫仲乐的小提琴演奏后,十分惊讶,认定他可以成为一流小提琴演奏家而劝他深造。当时卫先生早已献身民族音乐。在卫仲乐的一生中,无论环境如何恶劣、生活如何艰苦,也没有离开民族音乐这块阵地一步。他始终秉承郑觐文先生的教诲,实实在在地在“(捍)卫中(国音)乐”。正因为卫仲乐于民族音乐的贡献良多,人们时常记着他。作品卫仲乐录制唱片有《中国古典音乐》等8首和《塞上曲》、《阳春白雪》等,已在国内外发行。还写了一些民乐合奏曲及《我是怎样演奏〈十面埋伏〉的》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