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勃罗 卡萨尔斯是杰出的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1876年12月29日生于温德里尔,四岁开始学钢琴,十一岁改学大提琴,二十三岁举行第一次独奏音乐会,在以后遍及二十来个国家的旅行演出生涯中,每年都要举行二百五十次以上的音乐会。后筹建巴塞罗那交响乐队,亲任指挥。1950年起在法国边境的普拉德举办巴赫古典音乐节,后又在波多黎各举办卡萨尔斯音乐节。他的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净,乐句完美,音色情绪变化无穷,格调高雅。他为许多作品灌制的录音成了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他对大提琴演奏艺术贡献甚大,赢得了全世界音乐家的尊重,公认他是“大提琴史上的帕格尼尼”。
基本资料
中文名:帕布罗·卡萨尔斯
外文名:Pau Casals i Def illó Pablo Casals
国籍:西班牙
出生地:埃尔本德雷尔
生日:1876年12月29日
逝世日期:1973年10月22日
代表作:大提琴合奏曲《鸟之歌》
歌手名:Pablo Casals
擅长类型:管弦乐,大提琴曲
个人生平
童年 帕布洛·卡萨尔斯诞生在西班牙卡泰罗尼亚省一个偏僻的乡村。他父亲是村里的管风琴师,从小就教他学 弹各种乐器。5岁的小帕布洛·卡萨尔斯已经在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去帮助父亲演奏管风琴了。一年后,在当地举办的一个小小的音乐会上,他又熟练地拉起了小提琴。他父亲看到小家伙这样调皮,就用葫芦为他制作了一把“大提 一代大提琴演奏大师的风采:帕布洛·卡萨尔斯 琴”。帕布洛·卡萨尔斯很快摸索著在上面拉起了流行小调。 不过,给帕布洛·卡萨尔斯的生活带来真正变化的还得等到他第一次见到大提琴的时候。那是在他11岁上,从巴塞罗那来了一个三重奏组,到他们村里演了场音乐会。大提琴那亲切、温暖、富于人情味的声音立刻迷住了这个少年。他整天磨著父亲耍大提琴。不久,他的愿望就得到了满足。 由妈妈带著,帕布洛·卡萨尔斯来到巴塞罗那,拜在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加西亚的门下学习。小小年纪就照料自己生活的帕布洛·卡萨尔斯为了不拖累别人,每晚都赶到郊区的一家咖啡馆,去演奏三重奏,每次3小时,每次能得到4个比塞塔的酬劳。这家咖啡馆是当地名流佳丽哨萃的地方,每天靠著音乐吸引大批的常客。老板是个很有见识的人,带著帕布洛·卡萨尔斯出去听萨拉萨蒂拉小提琴,欣赏理查·施特劳斯指挥乐队,答应了帕布洛·卡萨尔斯的一个请求:每周围出一个晚上的时间让他们演奏古典音乐,包括他的大提琴独奏。不久,这家咖啡馆成了大众闲谈的话题。很多人专门从市中心跑到这里来“品尝”音乐,而不是咖啡。西班牙著名作曲家阿尔贝尼兹当时在这里听到了12岁的帕布洛·卡萨尔斯的演奏(当时还在使用一把四分之三琴)就预言他必将有一个远大的前程。 帕布洛·卡萨尔斯13岁的时候,父亲买了一把成人大提琴送给他,还常常陪他一起到处搜寻乐谱,那是为 了晚间在咖啡馆里开独奏音乐会。那一天,对帕布洛·卡萨尔斯来说真是终生难忘。他和父亲一起沿著海滨大道漫无目的地闲逛,一定是命运女神的指引,一他们爷俩走进了一家寄卖店,不经意中帕布洛·卡萨尔斯看到一本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集,紧跟著,叫他大吃一惊的是,在一个布满尘埃的架子上,刺目地躺著一本乐谱,上面写著:6首大提琴独奏组曲——巴赫作。帕布洛·卡萨尔斯揉了揉眼睛,激动得心都要跳到了嗓子眼里。“我那时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作品的存在,也从来没有人对我提起过它们。这次发现对我的生命是一次奇妙的启示。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些作品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我紧抱著我的宝贝,飞也似地跑回家,马上以一种无法言传的兴奋状态开始练习这些组曲。整整12年,我每天面对著这些乐谱,读啊,研究啊,反复练习啊。直到快25岁了,我才鼓起勇气,公开演奏了其中的一首。在我这样做之前,没有一个小提琴家或是大提琴家从头至尾地演奏过整首组曲。所以我觉得怎样准备都不过分。他们或者拉一段萨拉班德,或者拉一段加沃特,或者拉一段阿莱曼德。但是,我的志向是要从头至尾地演奏它们……遵守所有的反复记号,以保持每个乐章的内在结构和内聚力。 在那时,这些作品被看作是冷冰冰的学院派的东西。听到这些组曲闪烁著的最诗意的光辉,谁还能够把巴赫视为冷冰冰的呢?” 大学时代 帕布洛·卡萨尔斯的学艺进展神速。他在巴塞罗那音乐学院毕业后,经阿尔贝尼兹的举荐,为西班牙克丽斯蒂娜皇后演奏,结果大受赏识。皇后资助奖学金,使他在马德里音乐学院又度过了3年愉快充实的学艺时光。 马德里音乐学院毕业后,他怀著满腔的热忱,来到巴黎,希望在锦绣繁华的花都一展身手。在巴黎经人介绍他拜见著名指挥家拉穆勒。第一天,拉穆勒正在伏案阅读乐谱。见了推荐信,头也没抬地说了句:明天带琴来。第二天,拉穆勒仍在埋头工作,帕布洛·卡萨尔斯就在一边开始拉起拉罗的协奏曲。拉了几小 节,拉穆勒便抬起了头,当时拉穆勒重病在身,仍挣扎著站起来,直站到听完第一乐章的演奏,一步一拖地走近帕布洛·卡萨尔斯,抱住他,泪水模糊地说:“可爱的孩子,你真是个天才!“正是这位拉穆勒先生,帮助帕布洛·卡萨尔斯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1898年10月,帕布洛·卡萨尔斯在拉穆勒和他的乐团的协奏下,演奏了拉罗的协奏曲,在巴黎一举成名,奠定了事业的基础。在巴黎安家度日的岁月,是帕布洛·卡萨尔斯广交贤士、艺业精进的时期。当时和他在一起经常聚会切磋的艺术家有:伊萨伊、蒂博、埃奈斯库、克莱斯勒和柯托等。他们在一起不是打桥牌,不是打网球,不是喝酒,而是演奏音乐。帕布洛·卡萨尔斯正是在这时期形成了自己雄浑、深沉、厚重的独特风格。 新的世纪已经来临。帕布洛·卡萨尔斯——这位时代的骄子以巴黎为中心周游世界。他频频地往返于欧洲各大城市:伦敦、布鲁塞尔、圣彼得堡、柏林、维也纳。1904年来到美国白宫为老罗斯福总统演奏。他的大提琴艺术逐渐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艺术生涯 古老的西班牙推翻了封建王权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国家。自由和民主的气息在西班牙萌发,帕布洛·卡萨尔斯为此欢欣鼓舞。但是现实并非如此美好,仅仅相隔5年,1936年,在希特勒德国的支持下,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各地的纳粹分子群起暴动,全国各地迅速陷入混乱。虽然国№上的正义之士自愿组织了援助共和政府的国№纵队,仍然未能阻止佛朗哥的夺权。1939年,帕布洛·卡萨尔斯离开西班牙以抗议佛朗哥政权的统治。他来到位于西班牙边境的法国小镇普拉德隐居起来,以罢演来提醒世人对西班牙黑暗现实的关注。 这时,纳粹势力在欧洲猖厥一时,进步人士屡遭迫害。帕布洛·卡萨尔斯是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在 德军占 法国期间,帕布洛·卡萨尔斯蛰居普拉德,度过了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食品短缺,冬季缺乏燃料,德国纳粹的严密监视以及随时可能降临的生命危险,这些并未使他屈服。他仍旧坚持多年的习惯,清晨散步,然后坐在钢琴前弹奏巴赫的平均律,钻研大提琴技艺,并抽暇作曲。 战后,帕布洛·卡萨尔斯重返国际舞台。在英美及许多国家巡回演出。此时的他,已经不单纯是一位音乐家,同时是一位人道主义战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帕布洛·卡萨尔斯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但是和平并未使他平静。在西班牙,佛朗哥的统治一如既往,世界仿佛是忘掉了古老的骑士精神,忘掉了唐·吉河德的故乡。画家毕加索发誓佛朗哥在位一天,他便不回祖国。帕布洛·卡萨尔斯决定隐退,以这种无言的沉默来反抗恶势力。他返回普拉德小镇,甘愿在此颐养天年。 晚年生活 但是世人并未忘记他。1946年,帕布洛·卡萨尔斯七十华诞。贺电、贺信如春风般从四面八方飞来,温暖著这位老人的心。为了不违背他的心愿,朋友们开始筹划在普拉德举办音乐节。1950年6月,普拉德巴赫音乐节如期开幕。整个世界来到他的面前,聆听他的声音。晚年的帕布洛·卡萨尔斯定居于波多黎各的桑图尔塞。100多年前,他的母亲就出生在这个加勒比海岸边的国度里。1973年10月22日,帕布洛·卡萨尔斯逝世于波多黎各,享年97岁。
个人轶事
帕布洛·卡萨尔斯出生于1876年12月29日,西班牙境内的卡塔洛尼亚(Catalonia)。帕布洛·卡萨尔斯的音乐教育由父亲启蒙,12岁以前接触了多种乐器,在11岁时,听过一次大提琴演出后,开始学习大提琴,并终生以大提琴为职业。12岁到巴塞罗那,拜市立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加西亚为师学大提琴与作曲,课余在一家咖啡馆作商业演出。 历史性的发现 有一回,父亲来巴塞罗那看帕布洛·卡萨尔斯,并且一起去逛了一间海边的老乐谱店,为咖啡馆每周音乐会找谱子,而13岁的帕布洛·卡萨尔斯,注意到一捆破旧褪色的乐谱,这就是巴哈失传已久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当时,没有任何人知道有这组乐曲,帕布洛·卡萨尔斯也是在精心研究了12年后,到了25岁才发表。直至今日,这部作品被奉为代表每个大提琴演奏者一生最高艺术追求的“圣经”。 不平凡的音乐经历 帕布洛·卡萨尔斯在巴塞罗那音乐学院毕业后,经阿尔贝尼斯推荐,为西班牙皇后克丽斯蒂娜演奏,大受赞识,皇后资助奖学金,他在马德里音乐学院又学习3年。毕业后与拉穆勒乐团合作,1898年10月在拉穆勒乐团协奏下,首次登台演奏拉罗的协奏曲,在巴黎一举成名。自20世纪初开始在欧美大陆广泛的巡回演出,他与钢琴家科尔托、小提琴家蒂博组成"黄金三重奏团",于1920年又组建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管弦乐团并担任指挥。1936年在希特勒的德国支持下,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各地的纳粹分子暴动,夺取了政权。此时帕布洛·卡萨尔斯中断了艺术活动,到西班牙边境的法国小镇普拉德隐居,以罢演抗议佛朗哥当局。 《鸟之歌》唱响一生 战后,帕布洛·卡萨尔斯重返国际舞台,但因佛朗哥的统治一如既往,他又一次返回普拉德,继续以不在世界舞台上演出而抗议佛朗哥当局。为了不违背他的意志,世界各地的演奏家云集到普拉德,自1950年开始以他为中心,举办普拉德音乐节。1971年,他在联合国大会上演奏的他自己创作,代表西班牙民族精神的大提琴乐曲《鸟之歌》,成为历史的绝响。 帕布洛·卡萨尔斯晚年定居于波多黎各的桑图尔塞。他开创了大提琴的现代演奏技巧,使它成为一件独奏乐器,帕布洛·卡萨尔斯于1936-1939年间录制的巴赫《无伴奏组曲》及50年代与塞尔金合作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均为权威的珍藏版本,而他演奏的博凯里尼的奏鸣曲,他与科尔托、蒂博合作的贝多芬、舒伯特与布拉姆斯的三重奏,也成为著名的存世经典.帕布洛·卡萨尔斯1973年10月22日逝世于波多黎各,享年97岁。
人物性格
帕布洛·卡萨尔斯(PabloCasals,1876-1973)——一个响彻世界乐坛的名字,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他在音乐上的历史功绩,是把大提琴演奏艺术提高到真正意义上的独奏水平的高度。 在当今世界大提琴演奏家中,很少有没受过他的影响的,他真可谓现代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开山鼻祖。他不仅是大提琴家、指挥家,也是真正的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音乐艺术的全身心的热爱和忘我的追求令他达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 帕布洛·卡萨尔斯对艺术是严肃、纯朴、热忱、忠实、一丝不苟的。这反映到他演奏的鸿篇巨制《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上。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无限忠诚令他达到一个高山仰止的高度。自从发现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总谱后,帕布洛·卡萨尔斯一直练习了12年后才公开演出这套作品,并将一生奉献给它,到了63岁时帕布洛·卡萨尔斯才为EMI灌录这套作品全集的商业录音,此时他已经研究这套作品50年。对帕布洛·卡萨尔斯这一伟大录音也是有争议的。帕布洛·卡萨尔斯的演绎具有开拓性意义,大提琴演奏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帕布洛·卡萨尔斯居功至伟。然而这个版本并非无懈可击。尽管卡氏的技巧和修养在他那一辈名家中无可匹敌,然而与后起一代相比,显得稍为粗犷,不够细腻。尽管如此,这个版本仍然是后人学习大提琴的必不可少的圣经!
人物评价
帕布洛·卡萨尔斯,著名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FritzKreisler,1875-1962)曾经这样说:“世界上真正伟 大的弦乐器演奏家只有两位,那就是大提琴的帕布洛·卡萨尔斯(PabloCasals,1876-1973)和吉他大师塞戈维亚。伟大的帕布洛·卡萨尔斯每天清晨起来,早餐前,他都会弹一段巴赫的《平均律》。伟大的帕布洛·卡萨尔斯之所以名垂青史,主要原因是他发现并不遗余力地推广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他将大提琴提升为一件可以单独演奏表演的乐器,大大提高了大提琴的艺术地位,帕布洛·卡萨尔斯居功至伟。另外帕布洛·卡萨尔斯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为世人所钦佩!均获成功。1905年与A·科尔托和J·蒂博组成三重奏团,成为20世纪初卓越的室内乐小组之一。